| 网站首页 | 学校概况 | 领导集体 | 师资队伍 | 教育科研 | 德育之窗 | 学子风采 | 党建工作 | 《镜湖》文学社 | 雁过留声 | | |
![]() |
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>> 教育科研 >> 论文论著 >> 正文 | ![]() ![]() |
|
|||||
谈审美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| |||||
作者:刘波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5368 更新时间:2008-10-23 ![]() |
|||||
谈审美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【内容提要】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“教书育人”的重要领域。在作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亦是非常必要的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,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美的构造,作文教学要让学生领悟美的情理。 【关 键 词】 审美教育 作文教学 美 众所周知,美育同德育、智育、体育一样,都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就已经明确指出:“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,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,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,具有重要作用,要提高认识、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,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,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。”文件充分肯定审美教育在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”方面所起的作用,充分肯定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。可以说:没有审美的教育,是不完整的教育;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,是一个不完美的人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“教书育人”的重要领域。在这个领域中,教师担负着的任务,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,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,从传播文化知识,训练读写能力,增强思维意识,到陶冶性格情操,确立理想,无所不包,故审美教育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,在作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亦是非常必要的。 一、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: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察描写入手,这实际上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。抓住这一环节,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。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,无时不刻不在感染着我们、影响着我们。美与丑、善与恶、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,我们如何去应对,如何去评价,如何去选择?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。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,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,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,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。 譬如写一篇题为《秋》的命题作文,可以写金色的田野、丰收的喜悦;也可以写萧瑟的秋风、秋雨和落叶。只要有景有情,都未尝不可。布置一篇写景状物散文,有人写了姹紫嫣红的花朵,用花朵的艳丽,展示自己内心对生活的信心和愉悦;有人写了混浊的河流、枯萎的,表示了心中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忧虑。借景抒情,有感而发,也。可有人却写了小茶馆旮旯里沾满痰迹污秽的痰盂罐,写了厕所中四处横飞的苍蝇,看了让人一阵恶心。我对学生说:不是不能写丑,甚至审美中就包含着审丑,闻一多名作《死水》就是通过写丑而审美的典范,但我们还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写作目的。你到底要让人们感受什么?我坚持引导学生往“进步、健康、高尚”的路上走。以“真善美”为作文教学审美的基础,实际上是坚持了“教书育人”的原则。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发现、感受美的世界,并且鼓励他们把这些美写下来,用这些美打动自己,用这些美叩动读者的心。为了让学生写出景物的美,我常常给学生诵读一些好文章,自己也动手写了不少。但光看别人的或听我的是远远不够的,我更多地是采用“写出画面感”的方法去训练学生。我在对学生的写作前指导时这样说----对同一个事物,因为观察目的或观察角度的不同,我们得到的观察结果也会是不同的。比如观察天空,早晨、中午、黄昏和深夜,差别是很大的。即使同样在早晨,或朝霞满天,或大雾弥漫,或细雨绵绵,或阴霾沉沉,总是有差别的。难怪有人说“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”。太阳只有一个,为什么“每一天”又都是“新的”呢?这个“新”,指得就是变化。我们应该多多地观察,记住不同,甚至学会辨别细微的差别。这样,作文才可能有所提高。只有感受到新的,感受到真的,感受到美的,你才能有东西可写。然而,要把感受到的东西细腻地描绘出来,脑子里还必须要有“画面”。这“画面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而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。你倚在窗台上欣赏过窗外的雨吗?你站在大街上注视过来来往往的行人吗?你躺在草地上研究过夜晚的星空吗?(注意:这里指得是“欣赏”、“注视”、“研究”,而不是心不在焉的走马看花。)凡此种种,只要你做过,那么,观察过的事物就会在你心中留下印痕,再次回想时,便有一幅图画浮现在脑海里。这就是“画面感”。无论是写人,还是记事,或者是写景,这种“画面感”都是很重要的。不信?我们不妨多找一些文章来看看,有“画面”的文章给人的吸引力、感染力必然更加多一些。比如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长沙》,一个“看”字,领起全文最美的画面,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,郁达夫《江南的冬景》,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的极致。 让我们继续观察,多多观察,再学会有条理、有色彩、有感情地描绘“画面”吧。这样,作文才会一篇比一篇写得好。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,学生笔下的文章渐渐地有了声、形、色,画面感增强了,情感也有了依附。终于有一天,我看到学生在作文时写着写着动感情了,流泪了;终于有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,主动要求把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大家听了。美的世界,美的,美的文章,交织起一种美的氛围。此时此刻,我也从一个美的布道者变成了一个美的享受者、美的收获者了。 二、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美的构造: 对初步了写作基础的学生,我接着进行“美的构造”的训练。审美的结构论告诉我们:无论是动态的美,还是静态的美,要把它们表现出来,除了语言之外,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。我总认为,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功利性太强。为了“稳妥地”取得高分,许多学生,甚至老师都采用“套”范文的方法,去应付考试中的命题作文。久而久之,老师总结出了一套“套之有效”的八股,学生亦失去了开动自己脑筋创新构思的。我曾遇到过一位学生,他一年中将一篇“同表哥在湖边捉螃蟹”的文章写了4 次!写人的文章用这篇,记事的文章也用这篇,只换题目不换内容。你想这样的文章还能给自己,还能给读者多少美感呢?更别说让人感动了。据说,这种“套”的方法,竟是当今中小学中许多人的“法宝”。 一味地模仿范文,结果文章的美感丧失殆尽。有时是“套”自己的,更多的是套别人的。结果学生作文中大话、套话、空话盛行,乃至在不少学生、甚至老师的头脑中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,不去“套”或不愿意“套”的,反而成“另类”,得不到赞扬了。我发现历年中考、高考的“优秀作文”中都有“套”来的,甚至连非常红火的“新概念作文”,也被几篇“套”的文章抹上了一丝阴影。“套”,实际上是抄袭,是不上台面极不道德的偷窃!容忍这种现象泛滥成灾,岂非咄咄怪事!文章内容雷同相互撞车,甚至语言也如出一辙。这样是永远也写不好作文的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我一方面规定凡是已经写过的素材,在提高,无法写出新意的情况下,不许重复写,更不允许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,否则均判不及格;另一方面,我则在教会学生观察描写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结构上多花功夫。我说:同样的黄砂、石子、水泥、钢筋等建筑材料,为什么却能造出金碧辉煌的殿堂、小桥流水的楼阁等许多不同样子的建筑呢?这就是结构在起作用!我们不要机械地去死搬别人现成的语句,而要重视文章的结构,即使自己手头的材料不够造“殿堂”,也可以造个“楼阁”的。就是造个舒适的小亭子,也比千篇一律火柴盒式的旧公房要好十倍百倍。 写作时要求多用一些修辞手法,尤其是提倡使用排比和反复。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,我还多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句训练。修辞手法的运用,尽管看上去似乎仍旧是语言的问题,而实际上一定修辞手法的使用,有效地充实完善了文章的结构,会给文章增色不少的。2006年,我班有两名学生获得江苏省“中学生与社会”作文大赛奖项,其中获得二等奖的习作《那山·那水·那人》,文章语言十分朴实,但结构好,情浓,尤其是文章中有3个自然段都用“我们家乡的山啊,山青;我们家乡的水啊,水美;我们家乡的人啊,人有情”相同的句式起句,造成一种很强很强的气势,激发了读者的共鸣。平时习作中有一个学生在写到人要有生命的欲望时,他写到:人,不能没有欲望,欲望是暖春的阳光,它能融化冬日的遗霜;欲望是盛夏的绿装,它孕育着秋天的兴旺;欲望是秋天的果实,它昭示着冬天的吉祥;欲望是寒冬的瑞霞,它预示着春天的希望。给文章结构增添了一股豪情。对十六七岁的孩子来说,作文能达到这一步,是令人可喜的。我始终坚持“好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去动脑筋想,自己动笔去写,也要自己费神去改”,反对老师包办。 现在,报纸杂志和作文选上的许多文章都是大人或老师精心修改出来的,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。学生面对发表了的文章惊呼“这是我写的吗?”你说是喜是悲?所以,写文章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,用心去构思,用心去写作,再用心去修改。没有自己的创作思想,没有自己的审美角度,没有自己的艺术构思,没有自己的表现手法,那是很难写好作文的。 三、作文教学要让学生领悟美的情理: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,不能只局限、也不能只停留在美的描绘和美的构造上面。我认为:对美的感受,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到让学生领悟美的情感、美的哲理上去。这样,学生才能从写作过程中有收获。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功能,也许在这一点上是表现最强烈、最具体实际的。我曾经教过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,初到我“麾下”成绩也并不怎么好,但他有默默地细心观察一些生活现象的长处。我抓住这一点,时常引导、鼓励他把观察的感受写下来。我要求他“不仅仅看事物的表象,也不只是为了写人而写人,为了记事而记事,要联系自己的生活,想得更加深远广阔一些,给自己的文章注入情和理,一定要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后有点心动”。这个男孩按照我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了,文章越写越多,越写越好。其中《生活给我的启示》通过描写一只瘸腿癞蛤蟆穿越马路的精彩片段,告诉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现实去勇敢奋斗。文章中蕴涵的哲理甚至深深地打动了 我保存着我的学生写的好多文章,有时重读一下是很有意思的。比如《别了,那一道美丽风景》:曾经是那么美丽的一道风景,像一挂黑色的瀑布在我的记忆里飞溅……你静静地坐着,刚洗过的长发乌黑锃亮,风情万种地垂着,将你那鹅蛋形的脸庞衬托得更加妩媚。我们漫步在风中,风温柔地撩起你的长发,飘在我和同学的脸上,我们都笑了,而你伸出白皙的纤纤玉指,不经意地拢一拢头发。我便觉得这就是纯情,这就是真善美……然而,有一天,你忽然走进一家店号叫做“现代”的美发厅,任那时髦的剪发女郎砍削,乌亮的青丝纷纷落在那女郎的脚下。纯真的源头就此枯竭,再也不会奔泻那一挂令人心醉的飞瀑……我们差点儿认不出刚刚回来的你。时髦了,可失去了往日的纯情。洋气了,可不再是昨天那个很本色的姑娘。别了,那一道美丽的风景! 文章是短短的,但看了这样的文章,难道你没有想到更深更多一点的东西吗?一直以来,我在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中,运用审美观点、审美原则、审美手段,进行审美教学实践,既落实了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的传授,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,同时还深化了对学生的“道”的教育,学生文章越写越好,做人的道理也懂得越来越多。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,对学生在“文”与“道”两方面都有益处。进行审美感受的教育与实践,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;进行审美结构的教育与实践,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,有利于文章的谋篇布局;进行审美情理的教育与实践,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,丰富情感世界,陶冶性格情操。 |
|||||
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附件:2015年淮安市教学论文… 转:2015年淮安市优秀教学论… 2015年淮安市优秀教学论文、… 关于组织“2014年淮安市优秀… 关于开展江苏省第一届中小学… 关于开展2013年中小学实验教… 2013年淮安市优秀教学论文、… 关于举办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… 关于开展“行知杯”优秀论文… 教学变革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|
![]() |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管理登录 | | |
![]() |
Copyright © 2008 by http://www.jsmbz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(传真):(0517)88411284 地址:盱眙县马坝镇镇北路6号 备案号:苏ICP备第07016677号 站长:马坝中学网络中心 |